好友寄給您的一則新聞


CPR急救 3成壓斷肋骨

一名男童到度假村遊玩時不慎溺水,家長卻發現「救生員」不會CPR(心肺復甦術),坐失急救先機;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高級急救教練林美姿提醒,對於一位呼吸或心跳突然停止的患者,若能立即施予正確而有效的心肺復甦術,或許能及時挽救寶貴的生命。

不過,臨床發現,昏迷病患接受CPR急救時,約有2到3成因施救者的技術不純熟或使力過大,造成肋骨被壓斷的風險;因此,專家提醒,站在救人立場,若為病患進行心外按摩時,也要兼顧手壓的位置及力道的拿捏,免得救人的同時,也成為「加害者」。

擔任CPR急救教練已有廿多年的林美姿指出,根據澳洲一項調查,CPR受術者約有3成會出現肋骨被壓斷的「合併症」,而台灣醫界過去並沒有類似調查,但比率應該不低。她認為,主要是施救者為了搶時間,或是在進行心外按摩時,壓錯了位置,甚至有人誤用全部的掌力按壓肋骨,造成受術者被壓斷肋骨的情形。

台北馬偕醫院急救加護科主任張國頌指出,由於國人學習CPR技術的比率不如外國,即使學會了也不敢派上用場,因此一般民眾急救時用力過大,造成病患肋骨壓斷的情形不多。但他分析,老人家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症,也可能不耐施力,而部分非擔任第一線急診室的醫護人員,也可能因技術的純熟度不足,才造成病患被壓斷肋骨的結果。

不過,張國頌強調,進行CPR急救造成病患被壓斷肋骨的風險,和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意外插到肺臟而併發氣胸、血胸的「合併症」,都是醫療的「必要之惡」,病患都要面臨這類危機;但壓斷肋骨的結果,總比不經CPR而命喪黃泉,至少多了一道生機。

參加討論 | 先看其他人意見